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钟璐讲授专题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钟璐讲授专题思政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2025年11月10日,我校党委副书记杨钟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讲授了一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专题思政课。

课程以“理论为基、实践为要、情怀为魂”为核心框架,杨钟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讲解,清晰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脉络与时代要求。她首先从历史渊源切入,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的必然产物,从古代“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到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命运与共情怀,再到新时代“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升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强大凝聚力,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密码。

杨钟璐深入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联系,强调其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立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她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同时她鼓励学生要主动学习、了解民族文化,在校园生活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此次思政课的讲授,不仅为我校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理论养分,更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下一步,我校将以此次思政课为契机,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将课堂延伸至场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场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各环节,引导广大师生以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滇公网安备53262102000263号